江蘇學習平臺2020-05-21訂閱
作者:陳玉嬌 劉小鳳
宗寶寧:“藍領”攻堅“智造”路 “電路板上”寫芳華
從“師傅,這是什么故障”到“(浸膠電器)有故障找老宗”,在海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已是電工班班長的宗寶寧用20年的時間扎根在生產一線,潛心專研,精益求精,憑借著執著與專注從平凡中脫穎而出,先后獲得海陵區高技能人才、泰州市勞動模范、江蘇省首席工人技師、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
學習強國江蘇平臺刊載的海陽科技黨員模范事跡
爸爸,你的家庭作業怎么總也做不完?
1989年,20歲的宗寶寧高中畢業剛走上浸膠電工崗位,看著一排排電控柜和電路板,他心里很猶豫,技工好干嗎?我能干得出名堂嗎?“我們這行都是憑經驗和技術說話,多學、多研究,你還怕干不好?”
師傅的話他默默地記在心里,從此一門心思鉆進了書堆。盡管工資不高,每年都堅持訂閱一些無線電雜志,購買電工書籍;有些資料確實太貴,就到地攤上淘舊貨,帶著筆記到圖書館摘抄。為了計算較為復雜的放大電路電流,他從《高等數學》《電工基礎》開始啃起;進口的控制儀表全是英文,他就著英漢詞典一個詞一個詞地譯……兒子總弄不明白,爸爸的家庭作業怎么總是做不完?
20多年來,宗寧保持著記筆記的習慣。筆記本上不僅有很多重要的專業知識,還記錄著許多設備的接線圖、原理圖和搶修過程。如今,這一本本泛黃的記錄本,已經成為班組中新進大學生爭相傳閱的“寶貝”。
海陽科技黨員班長宗寶寧和同事研究攻關計劃
守正創新,技術攻堅腳步不停
近幾年,海陽科技轉型升級技改發展的步子非???,新技術層出不窮,為了迅速掌握復雜的數控和通迅技術,他學中干,干中學,業余時間,雙休、節假日,一有時間就揣摩技術。正是這種潛心專研、勇攀高峰的精神,讓他每每面對新問題都能找到妥善的解決方案。
公司進口噴氣織機儲緯器一有故障,因為缺少專用工具,無法拆卸修理,都要郵寄到維修部修理,費用非常高。他仔細研究后,自己動手制作專用工具,經過多次試驗,解決了這一難題,每年可節約維修費用6萬多元;在1#、2#浸膠機改造和新增3#機的技改工作中,他利用PLC編程控制,對風機運行變頻連續自控,為公司年節約電費40多萬元……目前他已累計完成各類革新、改進項目60多個。
默默奉獻,當好生產一線“螺絲釘”
海陽科技黨員班長宗寶寧帶領同事攻關
雖說宗寶寧只是個“小班頭”,可他負責的工作可真不少,除了三臺浸膠機——他的老本行外,還負責整個北廠區空調、照明等公用工程的用電以及七百多臺倍捻機、直捻機、噴氣織機的電氣維修,苦活多,累活多,從未遇到過的難題多。他是班頭,是黨員,再苦的事,他帶頭干,再難啃的骨頭,他總是走在最前面。
有一次,2#浸膠機拖動系統故障,他在機臺上、配電柜前,整整干了39個小時,沒離開一步,累了,就在木地板上躺一會兒,餓了,就啃幾口冷饅頭……整整39個小時,終于查到了“罪魁禍手”——自控系統氣缸微小的漏氣。
他的家離廠近,技術又好,一年中被叫到廠打突擊的次數明顯高得多,但他從不在別人面前道一聲苦,也不比別人多休一天,多拿一分錢獎金。
每一個螺絲釘都有存在的價值,任何一個崗位都需要人來堅守,任何一個職業都需要有人來擔當。宗寶寧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韌性,憑借豐富的實踐經驗和不懈的思考進步,成為海陽科技發展的堅強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