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絲綢由氨基酸組成,穿著十分舒適特有的長絲的柔軟性和晶瑩的高貴光澤,深深吸引了國內外消費者,成為中國在世界上具有較高聲望的產品,具有數千年歷史。但是,農田的限制,漫長的加工工序,暴漲的人工成本,讓它正在離平民化消費階層越來越遠,那么,從18世紀開始的仿真絲研究,興起于上世紀60年代的尼龍6紡真絲能否亂假成真?
江蘇海陽的回答,是可能性越來越大。特別是高性能、高品位的全消光尼龍6切片產能的不斷提高,真正在讓這種想法變為現實。如果,追蹤歷史,人類開始的紡真絲研究經歷了四代,目前逐淅進入第五代超真絲時代。
第一代尼龍6紡真絲是近似三角形的異型截面纖維,開發縐類織物,以獲得真絲綢縐類織物的外形結構印染技術上,采用堿減量的加工手段,使得尼龍6仿真絲具有絲綢的滑爽感、免燙性、抗皺性、高光澤和挺括性。代表主晶不東麗公司的“西爾庫”等。
尼龍6紡真絲面料
第二代尼龍6紡真絲建立在織縮大的織物結構,特殊加捻和混纖絲技術的開發成功,為開發千變萬化的織物品種創造了條件;在染整加工技術方面,推行低張力和抗靜電加工,獲得的織物色澤鮮艷度和懸垂性、抗靜電性和防污性都有了較大的改善。
第三代尼龍6紡真絲進行了合纖物理改性為中心的研發,使得纖維手感柔軟、外觀蓬松。應用收縮率不同的混纖絲并研制成功細旦絲、異形截面絲。絲密度達0.01~0.111dtex的細旦絲深染技術的開發成功,使織物的色彩更為豐富。
第四代尼龍6紡真絲是超細纖維和吸濕性纖維的開發成功;在織造技術上,新型織機和倍捻機等的廣泛使用,使織物的產品質量迅速提高,高速電子多臂機和高速電子提花機的成功應用,為開發多姿多彩的合纖仿真絲綢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印染新整理技術的采用,為開發性能優越的合纖仿真絲綢創造了條件。
而能夠亂假成真的第五代尼龍6紡真絲研究從1995開始,主要的特征功能性整理技術的采用,使尼龍6仿真絲綢產品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改善,一些產品的性能已經超過了真絲綢,特別是江蘇海陽高性能、高品質半消光尼龍6切片、全消光尼龍6切片大量投放市場,為超真尼龍6紡真絲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資料顯示,采用海陽牌半光、消光尼龍6切片生產的尼龍6仿真絲印染功能卓越,色彩更豐富,疏水性、柔韌性、滑爽感等內在、外觀性能比真絲綢更受人歡迎,沒有專業的技能和檢測手段,普通人很難以區分開來,穿著的舒適感越過了真絲綢,讓人們不愿意分辨,其中到底包含了多少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