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軍的發展史上,林總是一個讓人崇拜的“神”。天賦不一定是最高,但能力的進步卻最快。他總能打勝仗,關鍵性的決戰總有超出常人的判斷,指揮的戰役至今仍成為美國西點軍校教材的經典案例,原因固然有很多,但從事尼龍6切片生產的我覺得他是一個善于總結的天才。
《遼沈戰役》中的林總劇照
從性格上講,林總其實有很多短板,比如性格內向,不擅與人交往,但他很勤奮,很善于思考。從21歲執掌紅28團時候起,就隨身帶著一個小本本,每戰之后,不是忙著睡覺和慶功,記錄和總結經驗所得。
做了兵團級領導,每仗前后都而是空對空地對著地圖干琢磨,一坐就幾個鐘頭。敵人多少人,我方多少人,俘獲了多少,傷亡多少,在反復的比較中發現了很多經典的指揮戰術。同時也捕捉了很多稍縱即逝的戰機。
遼沈戰役打下錦州后的第三天,為了促使鄭洞國起義,圍殲盤距在黑山、大虎山、新立屯一帶的廖耀湘兵團,在地圖前苦想了幾天。因為,廖耀湘兵團5 個軍22個師是國民黨的王牌部隊,清一色美械裝備,一旦逃回沈陽,就可能形成長期的戰略疆持。
第九兵團司令廖耀湘
廖耀湘兵團關閉了所有的無線電聯絡,林彪無法確定敵人是否已經出逃,更無法判定具體的位置。最終,林彪在參謀念一份不起看的戰報時,從繳獲的短槍、小汽車和軍官超乎尋常的比例中發現了苗頭,判定廖耀湘兵團沒有出逃,而且就在此地附近。……
林彪也是人,“神”一樣的超凡戰力來自他一手建起來的學習機制。他善于思考,文字功底也很厲害,總結的《論短促突擊》單行本讓基層戰力爆表驚人。平型關大戰后從戰略、戰術、人員、物資、布局等多個維度總結寫出的論文都是實戰性很強的干貨。建國后發表的《三八作風》、《四個第一》里面的文字功夫一般的常人也難以止及。
他對下屬培訓的能力絕對一流。早在紅軍時期,沒事便會找幾個戰士當演員,給手下耿飚、楊得志們表演,什么是迂回突破,什么是圍點打援??谷諔馉帟r期基層戰術討論和文化學習就形成了制度。所以,四野上上下下都善于學習,二、三流的部隊經常打出奇跡般的戰績。
林總的六個戰術至今仍被當作我國指標作戰的對經
林總善于用人。不僅善于在戰場上檢驗將領的應變能力,而且平時就重視發現下屬的短板和不足,打勝仗的時候論功提拔,四平浴血后,也破格授印提拔了鄧華,海南島渡海作戰選中了韓先楚。
林總的軍事才能自有國家軍事專家和愛好者去研究,但在企業的管理中,類似尼龍6切片的采購也值得認真的學習和琢磨。在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采購就像打仗,前期工作不到位,選錯了廠家,不僅難賺錢,還要開罪客戶。
尼龍6切片
企業的采購,戰力最強、最有責任心的自然是老板,小一點的廠老板都喜歡事必恭親,到生產廠家談價格拍板拿單子,但像廣東金發,德國郎盛大的中國工廠都是企管部和市場部的部門領導組隊到生產廠家現場審核,取樣送檢,報告合格后,小批量供貨。
最終能不能長期合作,要由企業的生產、技術部門長期積累的CRM數據提供支撐,這樣的數據比林總的大腦還要聰明,考慮問題更全面,因為它是在幾百個牌號產品的反復使用、比較中得出的結論,經過了它們自己的下游客戶更權威的考驗,有了這個數據支撐,公司層面的領導才可能親自出面與生產廠家拍板簽約。
在國內尼龍6切片工塑市場,廣東金發科技的采購更是技高一籌,每年都要對所有的原料供應商評比打分,產能大,供貨能力強,品質好,長期穩定的供應商,排名靠前的,通過一年一度的表彰大會進行表彰,發給優秀供應商一類的獎牌,這樣的做法林總在世也要表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