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對中國輸美2000億美元產品關稅從10%上調至25%后,又進一步威脅,啟動剩下的3250億美元商品加征25%關稅的程序,今天,國務院也公布了對進口美國600億美元商品清單加征關稅的消息,這意味著中美貿易戰握手言和、鳴金收兵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國內尼龍6行業或須長期作戰。
一、貿易戰或長期存在
2019年4月份,中國出口總值1935億美元,同比下降2.7%;進口1797億美元,同比增長4%。貿易順差138億美元,收窄47%。一季度對美出口下降了13.5%,江蘇海陽尼龍6認為,中國對美出口還將繼續下滑。
從宏觀方面講,中美關系已經發生逆轉,由過去的競爭+合作轉變為全面的競爭,甚至非理性對抗(環球時報用詞)。中美貿易戰劍指中國新材料、生物制藥、新能源這些代表“硬實力”的頭部產業,無論是232措施,還是301調查,都在中國的投資產業界產生了一種不確定性,直接打擊了國內私人資本和國外產業界投資中國的信心。
中美貿易戰表面上是削減中美之間巨大的貿易順差,實質是打擊中國迅速崛起的競爭國力。美國232措施對西方盟友有選擇性的豁免,并拉攏英、法加盟中美之間的301調查貿易競爭,隨著“中國制造”的不斷升級,中國外貿的“友好”環境已經發生改變。
中美南海對峙針指中國崛起戰略
中美貿易戰是多維度的,這次以301調查知識產權為抓手,不僅僅局限在貿易一個領域,正在向投資、匯率、技術、人才流動等各個方面展開。軍事上干涉南海,政治上近期通過對臺法案,諸多跡象表明,中美貿易戰短期結束的可能性極低。國內尼龍6行業受到的波及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
二、貿易戰或減少尼龍6行業需求一、二成
國內專家認為,未來美國針對中國的貿易打擊手段最有可能的是三項:類似上述制裁的232調查,針對進口競爭產品的“雙反”調查,針對市場準入的301調查和針對知識產權的337調查。當然,中國也會有相應的反制措施。
美國對中國反補貼、反傾銷調查行業分布
統計數據表明,中國對美出口數量最多的前10類商品,占到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的近40%,規模約1900億美元,接近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50%,最容易受到制裁。
真正受威脅最大、受沖擊程度最深的多以中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尼龍6行業相應最容易受沖擊的產品有:紡織服裝、家俱、箱包、鞋襪、玩具等。在美國市場競爭力最強,在中國則吸收的就業最多。
今年國家一季度進出口統計數據表明,中國對美貿易進出口總值2201億人民幣,剔除貿易升級影響,全年對美紡織品、服裝出口總值3000億元人民幣以上。
中國化纖經濟信息網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尼龍6纖維使用比例約5%,尼龍6切片產能中,纖維類使用比例約56%,以此測算2018年,如中美貿易戰開打,尼龍6類紡織品服裝最差狀況,出口降為零,尼龍6行業全年減少需求量貨值120-150億左右,數量約在70-80萬噸,占尼龍6總產能的1/5~1/4。
另外,中國發起相應反調查措施。最有可能打擊的商品是從美國進口的大豆、牛肉等農產品以及飛機、汽車等產品,其中對尼龍6行業影響最大的應是汽車制造,2017年進口總值約112億美元。對應減少美國進口汽車約80萬輛,如以國內每輛車消費30公斤尼龍6塑料計算,則增加尼龍6需求2.4萬噸。
2017年1-9月中國尼龍6產業對美進出口統計(單位:噸)
從上表不難看出,中國尼龍6產業中,影響最大的尼龍6切片,進口遠大于出口,其他,CPL、短纖也都是進口大于出口,只有尼龍6長絲和簾子布出口略多,影響偏負面。
此外,對輸美斜交輪胎用尼龍6簾子布的出口影響相對較小。從2009年始,美國就對中國進口的輪胎加增25-33%反傾銷稅,輪胎對美出口數量已經非常低,即便加增至45%,影響也非常有限。
綜上,中美貿易爭端,尼龍6行業下游紡織品、服裝、箱包、鞋帽等纖維類產品需求將顯著減少,而工程塑料類影響將可能偏正面。對國內尼龍6產業來說,尼龍6切片年產能350-380萬噸的規模,目前,供應已大于需求,未來3250億美元全面加征25%關稅,尼龍6行業總需求最大限度減少10-20%左右,影響不容忽視。
三、尼龍6產品價格或長期下行
中國是世界尼龍6行業最大的生產國,也是最大的消費國,中美貿易戰對國內尼龍6行業的影響與滌綸、聚乙稀、氨綸等其他行業相比,可能更小些。與滌綸相比,國內尼龍6行業規模僅為其7%還不到,但性能更有優勢,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就是尼龍6與聚脂之間過高的差價。
中美貿易戰在降低尼龍6一、兩成的總需求,行業的韌性足以能夠完成自我調節,核心的前提是尼龍6的價格進一步下行。在現有基礎上下跌一、兩成,國內居民的購買力就不會受太大的影響,短期就能對沖貿易戰帶來的沖擊。
從中纖網采集的150個數據表明,尼龍6切片與聚酯切片的價差總體上在走下降通道。近期,國際石油價格持續反彈并創下半年以來的新高,但尼龍6切片價格始終處于B浪弱反之中,根本原因是下游需求難以快速跟進。
江蘇海陽國內尼龍6切片外銷量最大的生產廠家
未來。如果尼龍6與滌綸之間的價差進一步縮小,滌綸產品有10%的總量為尼龍6取代,就可能帶來的尼龍6行業規模50%以上的高增長,因此,對于中美貿易戰的長期影響,尼龍6行業主動出擊,讓產品價格下行是一條可行的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