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龍6及其他塑料產生的“白色垃圾”已成為世界環保工作的一大公害,尼龍6上下游生產過程中低聚物、己內酰胺等“三廢”的治理也成為生產企業必須面對的一大難題,生物降解成本低,投入少,對環境沒有危害,潛力巨大,或將為整個行業的未來帶來福音。
塑料無垃圾已威脅人類的生存
尼龍6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低聚物、己內酰胺一般通過酸解、萃取、熔融以及其他化學處理等方法回收利用,回收率最高可達80%至90%,但無法做到完全回收,或者在回收成本上無法承受,回收產生的效益與成本不對等。
研究表明,尼龍6生產無法回收的低聚物、己內酰胺屬于低毒類化合物,主要作用于人的中樞神經,特別是腦干,濃度高于5.6mg/m3且長期接觸,會導致實質性的臟器損害,產生頭昏、乏力、失眠等癥狀,嚴重的會產生基因突變。
生物降解或是未來徹底尼龍6“三廢”污染的重要途經,首先它在常溫常壓下進行,降解的溫度低于30℃,與化學回收降解相比,投資少、成本低、消耗低,只產生CO2、H2O、氧水、甲烷等物質,對環境沒有任何危害。
尼龍6低聚物、己內酰胺水解生物降低紫外吸收圖譜
它的研究在我國起步較晚,成果的研應用大大落后于歐、美、日等國家。目前國內、國外已經發現的能降解己內酰胺和低聚物的菌種有很多,比如:產堿桿菌、節細菌屬、芽胞桿菌屬等,它們以尼龍6廢棄物中的己內酰胺作為唯一碳源和能源,可降解率最高達92%。
國內生物降解尼龍6廢棄物己內酰胺的技術有AO技術和FO技術,AO技術由好氧與缺氧兩個反應過程,FO技術則是兼氧與好氧兩個生物反應程,AO技術在降解的同時兼有去COD和脫氮的特點,比FO技術更常用,但處理效果略差。
目前,國內對尼龍6廢棄物生物降解大都停留在己內酰胺的處理上,對低聚物、尼龍6纖維、膜和塑料的降解效果仍不太理想,將來一旦在技術取得新的突破,對尼龍6行業環保治理壓力緩解無疑是一大福音。
生物降解后尼龍6薄膜表面形成網狀結構圖
江蘇海陽專注尼龍6生產與研發49年,旗下海陽牌尼龍6切片年產能35萬噸,尼龍6彩色絲、線年產能4萬噸,飛馳牌尼龍6、尼龍66、滌綸簾子布年產能5萬噸,公司高度重視“三廢”治理和環保工作,成為江蘇省首批節水型企業,泰州市綠色等級企業。